北京3月8日 在今天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,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向大会作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。8日,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、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起草组负责人余茂玉接受新华网专访,解读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。
严惩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
“人民法院要筑起一座信息保护的‘防护墙’,让大家安心享受信息社会的便利”。余茂玉说。
报告提到,对于窃取倒卖身份证、通讯录、快递单、微信账号、患者信息等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,人民法院坚决依法严惩。
据介绍,这类案件去年全国各级法院一共审结4098件,比2020年上升60.2%。对于利用履职便利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业“内鬼”,以及利用“颜值检测”软件等恶意程序、钓鱼欺诈等形式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,依法开展全链条打击,从源头上捣毁网络黑灰产业链。对于侵犯个人信息、煽动网络暴力侮辱诽谤的,依法追究刑事责任,表明网络不是法外之地。
此外,针对与大家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人脸识别问题,法院专门出台了司法解释,审理人脸识别第一案,“小切口”解决群众关心的“刷脸”安全问题,让公众不再为自己的“脸面”担忧。
▲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
用实招硬招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
去年,“六稳”、“六保”政策持续释放红利,经济持续稳定增长。
2021年,人民法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,积极精准服务“六稳”、“六保”,做了不少实事。余茂玉告诉记者,报告主要介绍了法院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、推动涉疫矛盾纠纷化解、促进稳定就业等方面的情况。
在为中小微企业纾困解难方面,最高人民法院聚焦中小微企业“急难愁盼”的问题,出台“司法助力中小微企业发展20条”,其中有很多务实的举措,比如建立办理拖欠中小微企业账款案件“绿色通道”,通过“活封”降低执行措施对中小微企业影响,全面清查超标的查封、乱查封问题,等等,打出“组合拳”为企业发展添活力。
在推动涉疫矛盾纠纷化解方面,人民法院依法审结涉疫民商事案件14.2万件,千方百计以最快速度、最优服务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,尽可能促成利益相关方互谅互让、共渡难关。
在促进稳定就业方面,法院依法制止企业变相裁员、违规停保、恶意欠薪,妥善化解劳动争议,在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同时,帮助企业应对疫情影响。通过发布典型案例、出台指导意见等方式,明确新业态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保护规则,为网约车司机、快递小哥、外卖骑手依法维护权利提供有力保障。
把社会关注案件的审理变成“法治公开课”
“人民法院审理案件,除了要定分止争外,还需要发挥价值评判、示范引导作用,明规则、划底线、扬正气、树新风,弘扬真善美、鞭笞假恶丑。”余茂玉说。
记者注意到,一批“小”案写入今年的报告。
余茂玉介绍,近年来,人民法院特别注重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司法活动中,通过一个个发生在大家身边的案件,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传递出去,让道理更加清晰、法理更易理解、情理更获认同。
余茂玉表示,人民法院既要保持定力、严格公正司法,又要充分尊重人民群众朴素的公平正义观,把一个个社会关注案件的审理变成一堂堂生动的“法治公开课”。让纸面的法条变成行为的准则,让广大群众知道法治社会提倡什么、反对什么、禁止什么。
▲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副主任余茂玉
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多元解纷服务
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司法服务,人民法院就提供什么样的司法服务。
余茂玉说,群众有了矛盾纠纷,不知道该以什么方式解决,人民法院就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。群众感到诉讼程序复杂,耗时费力,人民法院就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诉讼服务。疫情反复出现,群众对出门参加诉讼活动存在顾虑,人民法院就大力推广在线诉讼。
此外,对工作时间与法院几乎同步的“上班族”,一些法院设置“夜间法庭”, 有效解决诉讼不便问题。对居住较偏远,诉讼不便的群众,马背法庭、车载法庭彻底打通司法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“目前,我国已建成世界上联动资源最多、在线调解最全、服务对象最广的一站式多元纠纷解决和诉讼服务体系,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司法为民之路。”余茂玉说。
最高法数据显示,2021年,人民法院在线调解纠纷突破1000万件。全国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还全部设立了速裁工作室,平均审理周期缩短43%,极大降低了群众和企业的解纷成本。
上一篇:政府工作报告中的“民生清单”
下一篇:“两个奥运”精彩答卷彰显中国贡献